银子返乡记之处州府城墙
|
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,无固定经济来源。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、设计、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,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。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,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。 |
|
7日的暴雨让我们原本的计划搁置了一天,在家里补了补觉、收拾收拾东西,看了看大雨漫过的桥墩,去姐姐吃晚饭,也就晃悠过去了。8日一早,丽水中学派车来接括苍老道与大楼,俺也就顺便跟着去了丽水市。
说来可笑,在缙中读书,居然没有去过缙云县的上级单位丽水市。只因为印象中这所城市新得一塌糊涂,没什么让我可以凭吊遐想的东东。然而,事实与想象还是有些距离,待走进了这所城市,才发现,在房价高得吓人的城市中心,还遗留着曾经的那些过往情愫。
丽水,古称“处州”,乃隋朝开皇九年(公元589年)所建。592年改为括州,607年改为永嘉郡。唐朝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复改为括州,779年改为处州。元朝至元十三年(公元1276年)改为处州路,1359年改为安南府,随后改为处州府。明朝景泰三年(公元1452年)起,处州府辖丽水、松阳、缙云、青田、遂昌、庆元、宣平、云和、景宁10县。一直沿用至民国。
元朝至元二十七年(1290年),处州路总管翰勒好古、万户石抹良辅委丽水县尹韩国宝,在处州府城墙旧址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筑,并设城门六处:北有望京门(亦称丽阳门)、东称岩泉门(俗称虎啸门)、东南称行春门(亦称厦河门)、南称南明门(俗称大水门),西南称括苍门(俗称小水门),西北称通惠门(亦称左渠门)。整个处州府城墙设有城楼六座,雉堞三千六百只,守舍六十九处,官厅六处,月城四座,望城三座,敌楼四座。
明朝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,知府张大韶对处州府城墙进行了修复,砖毁处第一次用石头进行修补。之后历经多次的修缮。直到雍正七年,朝廷动用处州十县之力,由知府王钧主持,把砖换下,用统一规格的石头重修处州府城墙。经历民国、抗日至我朝的风云变幻,处州府城墙逐渐失去了它的防御功能,沦为一片住宅与市政建设的瓜分之所。六座显赫一时的城墙也仅仅剩下了南明门这一处。望京门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拓宽中山街时被拆,现残存其东侧墙,用城砖砌成。括苍门至万象山坡一段约存120米石砌城墙。行春门向北的一段,尚留有100米残墙基,压在民房之下。
南明门在文物部门的努力之下,升级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同时也申请资金对其进行了修缮,算是恢复了它的旧貌,然而,恢复得很可笑。赶上大雨中漫游南明门,本想拍摄一张瓮城的照片,却因大水淹没了瓮城而作罢。由此也可见,其工程在技术层面上的不细致。修缮的工作仅仅只是将毁于抗日时期的城楼重新演绎了一把,真正意义上的防御却没有体现出来。固然我不懂军事,也知道这绝非当年的模式。
南明门外即是瓯江,古人行舟走水路,就是从南明门下船,从而进入处州府。括苍老道说,他在丽水中学读书时,尚且如此。也因此,南明门这个官家的称呼始终没有流行,倒是大水门存在了人民心底。而今,修建了防洪大堤,水闸等等失去了实际的作用,又整理成公园的模样,不再设置水路码头,自然少了很多港口风情。
想当年,来来往往,一水间,又有多少故事发生着?
——————
图1,文保碑
图2,城墙及新建的城楼
图3,处州府城墙经历几次修建,用材上形成了错落的混搭布局。
阿印于
2007-10-28 10:38:34 发表在分类:
走走停停 中
(48091次点击) | 标签: